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双百社工站工作总结4篇

时间:2022-10-03 17:00:29 来源:网友投稿

双百社工站工作总结4篇双百社工站工作总结 “惠州市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广东省民政厅、财政厅等5部门《关于实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双百社工站工作总结4篇,供大家参考。

双百社工站工作总结4篇

篇一:双百社工站工作总结

dquo;惠州市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广东省民政厅、财政厅等 5 部门《关于实施“广东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的通知》(粤民发〔2020〕142 号)精神,组织实施“惠州市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以下简称“双百工程”),根据《关于印发“广东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粤民发〔2021〕3 号)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运用广东社工实践经验,全面加强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能力建设,积极打造职业化、专业化、本土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立足镇街、深入村居,为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提供政策落实、心理疏导、资源链接、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专业服务,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重要基础支撑。

  二、主要原则

 (一)坚持党的领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兜底民生服务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推进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党组织建设、党员思想教育和优秀社工党员发展等工作,确保社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社工培养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落实党的政策方针、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力量。

  (二)坚持服务基层。社工将基层一线作为兜底民生服务的主阵地,立足镇(街)、深入村(居),积极发挥社会工作贴近群众的优势,和群众面对面交流、肩并肩劳动,见人见事,在零距离接触中了解群众需求、提供专业服务,真正将社会工作专业服务落在基层、沉到一线,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

  (三)坚持统筹整合。系统整合惠民政策和相关慈善、志愿服务等资源,以村(居)为载体,以家庭为单位,统筹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残疾人、困境和留守儿童、特殊困难老年人、留守妇女等开展服务,实现人员统一招聘调配、业务统一归集办理、资源统一配置使用、信息统一管理维护。

  (四)坚持专业引领。通过定期提供专业培训和督导,推动社工掌握和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理念、方法、技能,充分发挥社工在推动社会治理、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专业优势,不断提升兜底民生服务能力和水平。

 三、主要目标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以点带面、循序渐进、全面 覆盖”的原则,到 2021 年底前全市 72 个乡镇(街道、管委会)建成社会工作服务站(以下简称社工站),到 2022 年底前全市村(居)分片区建成社会工作服务点(以下简称社工点),实现全市社会工作服务站(点)100%覆盖,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社会工作服务 100%覆盖。

  四、重点任务

  (一)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可 持续发展路径

  一是大力推动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各县(区)要根据省民政厅、财政厅等 5 部门《关于印发“广东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粤民发〔2021〕3 号)和本方案要求,不折不扣落实“双百工程”各项目标任务,民政部门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

  二是进一步规范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发展。各县(区)要根据省民政厅等 13 个部门《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与人才激励保障的实施意见》(粤民发〔2019〕83 号)精神,进一步规范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发展,推动我市社会工作发展更加有序、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更加宏大、社会工作服务质量更加专业。各县(区)在完成“双百工程”事务性、服务性岗位设置配备的情况下,继续推动“三

 社联动”服务平台(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社工点)人才队伍建设,探索机关事业单位社工岗位设置、城乡社区社工岗位开发、社会组织岗位开发等社工专业人才协调发展。

  (二)

 健全“双百工程”社工站(点)管理机制

  一是明确社工站(点)行政架构。社工站由乡镇(街道)分管民政工作的负责人兼任站长、公共服务办(社会事务办、民政办)主任兼任常务副站长,由各乡镇(街道)挑选 1 名综合素质较好、专业水平较高的社工担任副站长,挑选 1 名专业素质较好、沟通能力强的社工担任事务性岗位社工,在岗的乡镇(街道)残疾人专职委员担任事务性岗位社工;村(居)社工点由乡镇(街道)指定 1 名专业社工担任社工点联络人,原则上 1 名社工负责 1 个村(居)的服务。

  二是健全社工站(点)管理制度。乡镇(街道)要结合实际制定完善有关制度;按规定与受聘社工签订劳动合同和管理,聘期 3 年(期满后视“双百工程”推进情况可以进行续聘);要加强社工站(点)人事、财务、物资、档案、安全等管理工作,保障社工站(点)正常运作。

  三是完善社工站(点)考核机制。根据省民政厅制定的社工年度考核标准,每年 10 月底前由乡镇(街道)会同县(区)民政、财政等 5 部门对社工人员实施绩效考核,并将考核情况报市民政局。每年 12 月底前由市民政局“双百工程”工作领

 导小组参与并委托具有资质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对社工站(点)实施考核、评估,并将考核、评估结果报送省民政厅和市“双百工程”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

 四是建立业务督导协调机制。在省民政厅统筹“双百工程”督导工作下,市民政局建立督导协调机制,统筹指导全市“双百工程”督导工作,负责全市乡镇(街道)社工站(点)督导工作,各县(区)设置 1-2 名专职工作人员,专职人员需持助理社会工作师以上,持有督导证优先,负责联络和配合市督导协调机制做好督导管理工作,并纳入市督导人员考核体系。原则上 1 名督导员负责 6 个社工站(点)的督导工作,每月对负责的社工站(点)开展督导工作不少于 1 次,每次督导时长不少于 16 小时。

  (三)

 健全“双百工程”社工人员薪酬体系

  一是明确薪酬标准。各县(区)民政部门按照《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与人才激励保障的实施意见》(粤民发〔2019〕83 号)等有关政策规定,参照《惠州市民政局关于印发<关于推进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三社联动”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惠民〔2019〕49 号)及惠州市 2019年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技术人员薪酬指导价位表标准,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本县(区)社工站持证社工薪酬待遇管理办法,并依法落实社会保障(含“四险一金”)待遇。

 二是加强绩效激励。各县(区)要以体现专业人才价值为导向,建立社工人员绩效金激励机制。采取学历、职业资格、业绩、岗位、工龄、荣誉、学术、学时及持社工证证书等级等多种指标相结合的方式定绩定奖、按劳取酬。

  五、时间安排

  (一)第一阶段(1 2021 年 年 1 1 月 月 1 1 日至 5 5 月 月 0 30 日)“双百工程”社工站(点)先期整合阶段。各县(区)民政局开展乡镇(街道)直接聘用的社工、社会救助经办人员、残疾人专职委员摸底和先期整合工作。

 一是明确社工队伍规模。事务性岗位设在社工站,原则上每个社工站设置 3 人,其中社工副站长1 名、专业社工 1 名,残疾人专员社工 1 名。服务性岗位设在社工点,原则上每个社工点不少于 1 人。服务性岗位具体人数由县(区)民政局与当地乡镇(街道)结合实际研定,原则上总人数不少于乡镇(街道)所辖村(居)数量。对人口规模较大、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较多的乡镇(街道),各县(区)要适当提高社工站(点)人数配备标准,确保服务对象的需求得到保障。站与点、点与点的社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互相调配使用,但必须保证一线不缺岗、服务不断线。

 二是整合现有服务力量。按省民政厅有关文件规定和工作部署,依照程序统一组织人员整合工作。整合人员的劳动关系应在《劳动合同》签订有效期内,人、岗统一并实际工作在乡镇(街道)。

 三是明确社工薪酬待遇。自 2021 年 7 月起,按照“谁用工、谁管理、

 谁负责”的原则,由乡镇(街道)与社工建立直接劳动关系,采取双向选择方式签订劳动合同,履行用人单位义务。先期已整合纳入社工站管理的社工,在其合同期内薪酬待遇按原合同执行,使用原渠道工作经费。社工薪酬待遇参照本县(区)社工站持证社工薪酬待遇管理办法执行。各县(区)于 2021 年7 月前向市民政局报备本县(区)社工站持证社工薪酬待遇管理办法。2022 年 7 月 1 日起,原则上只续聘持证且年度考核合格及以上等级的社工(残疾人专职委员),并按照“就高不就低”的社工薪酬待遇发放原则执行。

  (二)第二阶段(1 2021 年 年 6 6 月 月 1 1 日至 6 6 月 月 0 30 日)“双百工程”社工站点建设及保障阶段。一是设立乡镇(街道)社工站。由乡镇(街道)依托当地公共服务办(社会事务办、民政办)、党群服务中心或其他承接民政服务职能的内部机构等现有办公场所设立社工站,有独立的办公场所,经办服务专门窗口按有关规定统一设置。社工站日常办公场所按有关规定统一悬挂社工站、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协会、XX 镇(街道、村、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牌匾,社工站日常办公由乡镇(街道)保障,市、县(区)分级予以支持。

 二是设立村(居)社工点。社工点是社工站派驻村(居)的服务点。乡镇(街道)要根据配备社工人数情况,以就近片区 3 个村(居)为单位,重点依托村(居)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敬老院、福利院、学校等现有资源,择优选址办公条件好、服务设施齐全的场所设置社工点,配齐必要的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

 充分保障社工的办公条件;地处偏远、人口分散、情况特殊的村(居),可进一步集中统筹调配社工人员提供精细服务。

 三是统一站(点)标牌。市民政局统一制作社工站(点)标牌、社会组织联合会标牌,各县(区)民政局根据有关文件精神于6 月 28 日前悬挂完毕。市“双百工程”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将组织实地检查,督促指导各县(区)按要求落实任务,并将检查情况通报各县(区)的同时向市政府报告阶段进展情况。

 四是做好社工招聘。根据省民政厅“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和“报名、笔试、面试、体检、公示、录用”的程序,市民政局按照省的部署要求,组织统一招聘。招聘工作中的笔试、面试、场地、工作人员等后勤保障工作由市民政局牵头负责。

 五是组织岗前培训。岗前培训由市民政局统筹,采用委托或服务购买形式于 2021 年 9 月底前组织对整合纳入和新招聘人员的岗前培训,熟悉岗位职责要求、了解社会工作基本理论、掌握社会工作基本技能,培训时长每名社工不少于 15 小时。

  (三)第三阶段(1 2021 年 年 7 7 月 月 1 1 日至 2 2022 年 年 6 6 月 月 0 30 日)“双百工程”社工站点规范化运作阶段。2021 年 7 月 1 日,全市社工站统一挂牌开始运作。各县(区)民政局和督导要加强对乡镇(街道)新招聘及整合纳入的人员的督促指导,按照“双百工程”明确职责任务开展工作。

  1. 规范站点工作。一是提升窗口服务水平。社工站经办服务窗口要健全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分办转办、限时办理

 等制度,不断优化工作流程,强化结果跟踪。

 二是规范专业服务流程。社工点社工依照“识别对象—分析需求—制定计划—协调资源—专业介入—跟踪问效”程序开展服务工作,实行全流程管理。社工点在抓紧做细做实一个村(居)后,将同类服务辐射到片区的各村(居),于 2022 年底前实现村(居)社会工作服务全覆盖。

 三是推动经办服务融合。社工站(点)要在业务申请信息核对、政策宣传、紧急个案救助等方面密切协作,最大程度凝聚服务合力,逐步形成分工合理、无缝衔接、高效协同的运作机制。

  2. 明确服务内容。一是掌握基本情况及需求。通过入户走访,见人见事,了解服务对象家庭结构、健康状况、政策享有等基本信息,掌握物质、精神、社会等层面的需求,为服务对象建档、立卡、造册,做到“一户一档”“一事一案例”。

 二是统筹提供专业性服务。社工及志愿者要研究确定探访跟进频率、服务目标及工作步骤,做到“一人一案”,按照服务对象的类别,链接和协助有关部门落实相应的保障政策。通过交流引导,疏解服务对象的负面情绪,促进服务对象与家庭成员的良性互动,修复服务对象弱化的社会功能。

 三是推动“五社联动”服务。社工扎根村(居),结合群众对社会工作服务的需求,发展村(居)社会组织,动员各类志愿者参与服务,链接整合社会公益慈善资源,全面激发社会活力,推动社会治理专业化、精细化,助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四是孵化(登记)镇(街)社会工作与志愿服

 务协会。依托“双百工程”社工及志愿者,按照法定程序,在各有关县(区)民政局登记成立“镇(街)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协会”,作为接受活动经费、链接慈善资金和承接项目补助资金的载体,为“双百工程”社工站开展专业服务提供保障。五是支持登记(备案)成立基层(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依托社工站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登记(备案)成立基层(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该联合会未达到登记法人资格前,可先实行镇(街)社会工作站与基层(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利用社会力量培育发展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基层(社区)社会组织,推动基层(社区)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

 六是推动社会组织负责人聘任为镇(街)公共服务委员会委员。从社会组织联合会、社会工作与志愿者协会中遴选优秀代表、领军人物通过法定程序聘任为镇(街)公共服务委员会委员。

  3.。

 加强业务培训。市民政局负责统筹实施社工政策和专业培训工作,针对社工日常服务需求,灵活采用“线上”或“线下”培训形式,聘请社会工作专家和业务骨干开展社会救助、儿童福利、养老服务、妇女关爱、残疾人服务和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培训,推动社工掌握实务操作技能、提升社工政策水平和服...

篇二:双百社工站工作总结

镇社工站 2022 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2022 年上半年,XX 镇社工站在 XX 镇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根据“空巢送暖--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项目的安排和进度,进行了空巢老人摸排登记、入户走访、需求调查、救助服务、精神慰藉、健康服务等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将上半年工作汇报如下:

  一、截至目前,摸排登记空巢老人共 91 人,建档 18人;走访 37 户,共 47 次。

  二、活动开展了 3 次:

  1、1 月 21 日举办“大寒送温暖——给空巢老人送寒衣棉被”的活动,给 14 个空巢老人送棉衣(每人两套),7个空巢老人送棉被。

 2、4 月 2 日,在副镇长庄惠云同志的带领下,到高速路口,为一线疫情防控工作的公安干警、医务人员、机关干部和志愿者们带去了防疫用品、牛奶、水果、糕点等物资。

 3、4 月 23 日举办“防疫不留空 留守共留心”福清市委政法委、政协委员为农村留守儿童捐赠口罩的活动,给全镇 17 所小学,6880 名小学生捐赠了 68800 个儿童专用口罩。

  三 、走访中发现的问题:

  1、1 月 10 日,走访海门村空巢老人林老伯时,发现其房屋漏风漏雨。

  2、1 月 13 日,走访院西村空巢老人李老伯时,发现其房屋漏风漏雨。

  3、3 月 16 日,走访薛港村两户空巢老人时,发现薛老伯和陈奶奶的房屋存在漏雨的现象。

  4、3 月 17 日,走访平南社区空巢老人陈老伯和林奶奶时,其诉说孩子在国外,老人家需要精神慰籍。

  5、3 月 17 日,走访平南社区空巢老人魏老伯和杨奶奶时,发现魏老伯因为家庭的变故,性格很内心,需要心理慰籍。

  6、3 月 22 日,走访山后村空巢老人陈老伯时,发现其是独居老人,缺少陪伴,需要心理慰籍与人文关怀。

 7、3 月 25 日,走访洋门村空巢老人魏奶奶时,发现家里十分贫困,而且事独居的原因,心理也产生了厌世的情绪,需要心理慰籍。

 8、3 月 29 日,走访院西村林老伯时,发现其房屋漏雨。

 9、4 月 3 日,走访门头村空巢老人蔡老伯时,发现其独居,身体和精神状况不好,无人照顾。

  10、4 月 6 日,走访 XX 村空巢老人陈老伯时,发现其弟媳林大姐照顾他二十年的感人事迹,并推荐林大姐竞选福清市“凡人善举 大爱福清”的公益活动。

 11、4 月 7 日,走访长安村空巢老人翁奶奶时,发现其慢性病比较多,需要健康服务。

 12、4 月 11 日,走访西江村空巢老人陈老伯时,其诉说胃病严重,需要健康服务,而且是独居,需要心理慰籍。

 13、4 月 12 日,走访玉楼村的残疾老人陈老伯时,发现其女儿快要初中毕业,面对升学,学费和生活费还没有着落。

 14、4 月 18 日,走访海门村残疾老人陈老伯时,发现其精神状态不好,有厌世的倾向,需要心理慰籍与人文关怀。

 15、4 月 19 日,走访院西村空巢老人林老伯时,其诉说孩子不在家,家里冷清,需要精神慰籍。

 16、4 月 20 日,走访院西村空巢老人林老伯时,发现是独居的缘故,需要心理慰籍。

 17、4 月 22 日,走访玉楼村残疾老人林老伯时,发现其弟媳照顾他四十余年的感人事迹,于是推荐她竞选福清市“凡人善举 大爱福清”的公益活动。

 18、4 月 25 日,走访杭中村空巢老人翁奶奶时,发现其住的是危房。

  19、4 月 26 日,走访薛港养老中心两位林老伯时,两位老人很想念孩子们,需要精神慰籍,东瀚镇的林老伯想要确认其办五老证的进度。

 20、4 月 27 日,走访后耀村空巢老人翁老伯时,发现其患有高血压,而他并不知情,需要健康服务,又因为其是独居老人,需要精神慰籍。

 21、4 月 29 日,走访东进村空巢老人曹老伯时,发现其是独居老人,缺少陪伴,需要人文关怀。

 四、已经解决的问题:

 1、3 月 17 日,社工入户走访平南社区空巢老人魏老伯和杨奶奶夫妻时,发现魏老伯因为家庭的缘故,性格内向,甚少外出。社工了解情况后,对老人家进行心理疏导,于 3 月 30 日再次入户走访,发现老人家健谈了许多,社工将对其进行不定期的走访。

 2、3 月 29 日,社工入户走访洋门村空巢老人翁奶奶时,发现其生活困难,由于独居,心事无处诉说,造成心理孤独、寂寞。社工了解情况后,于 4 月 19 日再次回访,买了一些粮食,并对她进行了心理疏导。

 3、4 月 3 日,社工入户走访发现门头村的独居老人蔡老伯卧病在床,生活无法完全自理,而且蔡老伯性格孤僻,与邻居们关系不融洽。蔡老伯笃信真耶稣教,社工从他口中得知教会的兄弟姐妹有零星地、自发地来看望他,社工向村

 务员了解教会的帮扶情况,但村务员并不知情,于是,社工就目前的情况,决定为蔡老伯建立常态化的帮扶机制,社工向中心主管做了汇报,中心肯定了我的想法。4 月 13 日,在门头村委打造的平台下,建立了常态化的帮扶机制。

 4、 4 月 6 日,社工在入户走访 XX 村陈老伯时,发现其弟媳妇林大姐照顾他二十余年,社工被林大姐的善举感动,并推荐她竞选福清市“凡人善举 大爱福清”的公益活动。4 月 28 日,社工带林大姐到福清慈善总会的现场参加表彰大会。

 5、4 月 12 日,社工入户走访玉楼村的残疾人陈老伯,了解到陈老伯的女儿今年读初三,眼看就要毕业了,陈老伯正为女儿的学费和生活费苦恼,社工决定为她申请助学金。社工向中心领导汇报,领导让我一边继续跟进,一边链接社会慈善资源。5 月 4 日,在村委陪同下,社工将爱心人士捐赠的五千元助学金送到陈老伯的手中。

 6、4 月 26 日,社工对薛港养老中心的林老伯进行走访,其诉说自己早年间办理的五老证迟迟未有结果。社工于 4 月 28 日到福清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查询,结果是林老伯当时办理的材料未交齐全,而近年来政府已经取消五老证的办理。

  五、存在的问题或尚未结束的服务

 1、漏风漏雨的房屋:4 户

  2、危房:1 户

 3、心理疏导:10 户(进行中)

 4、人文关怀:3 户(进行中)

 5、健康服务:3 户

 6、凡人善举评选:1 户(进行中)

 六、克服的困难:

 1、对于空巢老人,社工要有耐心,花更多的时间进行陪伴与倾听。

 2、蔡老伯的问题已经存在了许多年并未得到妥善的解决,在建立机制上,社工要多次地联系村书记和教会负责人进行协商,并与之沟通机制的内容,建立机制后所带来的成效。

 3、凡人善举的事迹上,社工积极地与林大姐进行沟通,并鼓励她去竞选,而林大姐不识字,怕迷路,于是社工放下工作陪林大姐去参加表彰仪式。

 4、陈老伯的女儿即将毕业,学费和生活费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社工多次向镇里了解如何办理助学金,但是疫情的原因,镇里的工作人员去高速路口值班,不在岗位上。

  5、林老伯已是高龄,而自己最大的心结就是五老证为何一直办不下来,社工积极链接社会资源,帮助其确认结果。

  七、社会效应:

 1、服务对象的正向改变和增能:问题的解决,能够很大程度上帮助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缓解他们心理的压力与生活的重担,改善他们的居家环境。

 2、社区的评价:

 洋门村的村委和平南社区的主任表示,对于空巢老人,以前只知道用一些物资来改善他们的生活,没想到最需要改善的其实是老人的心理。

 门头村的书记表示老人的问题得以解决,显著提升了村里的乡风文明建设。

 玉楼村的村委表示对于社工的工作表示肯定,认为这是在做对老人有意义的事。

 XX 镇的分管领导表示林大姐的善举传递着爱与善良,她的行为凝聚起奋进向上的力量,为打造“文明 XX”的新名片献出了一份力。

 3、社工的自我评价:我个人认为,通过我的走访,了解到老人们的困难,在中心链接的资源中及时解决老人们的问题,也帮助教会认识到对于不同的人群,如何做到精准的探访,并能够得到村委与领导们对我工作的认可,使更多的人对社工这个职业有一个新的认识,并能参与到其中,使我感到非常自豪,让我对社工这份工作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八、总结:

  时光匆匆,一个多月时间转瞬即逝,经过这一个

 多月的工作,我对社工的工作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作为一名社工,是非常辛苦的,在入户探访中,不管日晒雨淋,都要坚持,给老人们送去温暖。而随着工作经历的积累。逐渐发现,我的身心已深系在社区工作的岗位上,每天忙忙碌碌,却十分有意义,职位虽小,但是能代表政府为许多基层群众办实事,做贡献,自豪感油然而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不断寻找差距,向领导和前辈们学习交流,通过不断地学习与走访,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素质,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务。

篇三:双百社工站工作总结

工作2020年第5期社会工作 2020年 第5期乡镇(街道)专业社会工作发展中互为主体性建构研究 ①——以广东“双百计划”为例张和清 廖其能中国社会工作起步虽晚,但经过短短三十余年的发展,得到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的高度认同。2020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的重要讲话中特别强调要“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支持广大社工、义工和志愿者开展心理疏导、情绪支持、保障支持等服务” (习近平,2020)。为了充分发挥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基层群众的作用,当前民政部以及全国多个省区正紧锣密鼓推动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建设。民政部部长李纪恒在2020年10月17日加强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上强调:

 “力争‘十四五’末,实现乡镇(街道)都有社工站,村(社区)都有社会工作者提供服务,社会工作的作用得到更加充分发挥”② 。在全国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即将全面铺开的背景下,笔者根据广东省“双百计划”的实践经验谈谈中国社会工作发展中专业主体性建设问题。社会工作专业主体性即是社会工作作为一个具有独特学科特点的应用性专业,在实践中能够自主、能动、有目的地运用专业理念、理论、知识、技巧等充分发挥专业作用,实现社会工作专业目标。因此,社会工作的主体性突出地表现在它的专业性。社会工作从无到有,从有组织的科学慈善救助上升为一门现代意义上严谨的专业体系,其本身就是社会工作专业主体性逐步显现的过程。在回应资本主义工业化、城市化社会变迁所造成的阶级分化、社会矛盾加剧以及社会关系急剧变化的系列问题中,社会工作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吸收借鉴跨学科的理论知识,发展出助人自助、推动社会进步的专业理论模式和方法策略,促使社会工作成为全世界公认的应用专业,也具有社会工作专业自主性的学科特色。1957年格林伍德在其《专业的属性》中指出,社会工作专业已经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社会认可、专业权威、伦理守则和专业文化等五个方面的特质(Ernest • Greenwood,1957)③ 。因此,社会工作者因其共享的文化价值、理论知识体系、行业组织规范与伦理操守等连接成为一个专业共同体,支撑其作为专业人的身份认同。专业共同体的存在有助于社会工作者在专业理论、方法和服务成效等方面精益求精,从而推动专业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专业的这些特质要求社会工作者必须做出规范①[ 中图分类号] C9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828(2020)05-030-05DOI: 10.3969/j.issn.1672-4828.2020.05.006②民政部, 《加强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在长沙召开李纪恒出席会议并讲话》,2020年10月17日,http://www.mca.gov.cn/article/xw/mzyw/202010/20201000029886.shtml.③Attributes of a Profession , Social Work , Vol. 2, No. 3(JULY 1957),pp. 45-55.专题研究· · 30。

 。. .。

 。

 182 社会工作2020年第5期性、组织性和主体性,而且社会工作专业团体在其自属范畴中应有其专业发展的空间,如对专业愿景目标的设定、专业行动方案的制定、专业方法的运用、专业水准的评判等拥有自主权及执行的自由裁量权,这样社会工作就具有主体性。在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专业的主体性并不会因为具备学科专业知识体系、培养一大批专业人才、制定各种专业规范、组建专业团队等,就能够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而是依靠专业实践过程中互为主体的政社关系和互为主体的服务关系体现出来。一、在互为主体的政社关系中保证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在中国,政府与社会工作的关系应该是互为主体的关系,政府提供顶层制度设计为社会工作发展创造专业空间和自主发展机会;社会工作代表党和政府发挥政策优势提供专业服务。当前,对全国即将推动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服务模式,李纪恒部长强调“要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社会工作的领导、坚持专业化发展方向、本土化发展思路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等建设原则”①,依据这一原则,政府首先,对社会工作的规划、建设、发展肩负起主要责任。一是在关乎社会工作发展的大政方针等政策文本制定及监督执行方面,二是在涉及保障社会工作作为职业发展的具体制度(党建、财政、人事、督导体系建设等)安排方面发挥主体性作用。其次,在专业服务领域社会工作肩负主要职责。一是在专业领域必须由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的理论和方法能动地提供专业性服务;二是保证社会工作者提供的专业服务是卓有成效的。以广东“双百计划”为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由“双百”项目办、地区中心、社会工作站三级网络构成总督导、督导、驻村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团队,社会工作者根据社区问题规划专业服务目标,依据社区优势资产形成工作策略方法,从而制定“53111”② 目标、计划、过程、结果的跟进、管理与评估体系,保证整个计划制定、执行、管理与监测的专业性,从而得到服务对象和社会的认可,彰显专业的合法性和主体性。比如,政府与社会工作互为主体的关系充分体现在打通民政服务“最后一米”障碍的问题上。政府的主要责任就是决定要不要打通“最后一米”的障碍,并制定相应的政策依据。而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责任就是将政策导入社区民众“灶头、床头、心里头”,使打通“最后一米”的政策顺利执行。社会工作者在政策的导入和执行方面彰显专业性,通过“精准化识别、精细化服务”使党的惠民政策落实到位,解决了政府民生兜底保障中许多“不到位”的老大难问题。互为主体的政社关系在实践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警惕政府主体性缺失。例如,过去采取商业招标的形式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将所有的惠民事务交由社会工作机构处置,政府只是幕后支持,实际上是将专业主导权完全交给社会工作机构执行,结果可能出现“一线社会工作者待遇低、流失率高、专业性不强、社会认可度不高等问题”。

 ③ 二是防止专业社会工作对政府的依附性。比如,在“双百计划”中,一些乡镇(街道)干部不了解社会工作,常常把社会工作站的社会工作者安排到政府部门上班(打杂等),实际上就是将政府行政事务顺延给社会工作站,将社会工作者当作完成行政任务的勤杂人员,严重削弱了社会工作的专业性。由此可见,社会工作的专业主体性不是仅依靠社会工作者自身能①民政部, 《加强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在长沙召开李纪恒出席会议并讲话》,2020年10月17日,http://www.mca.gov.cn/article/xw/mzyw/202010/20201000029886.shtml.②“53111”指的是五年愿景、三年规划、年度计划、月度计划以及周计划。③郑章树, 《再困难也要坚持》。网址:http://www.shuangbai-plan.org.“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建设”笔谈· · 31。

 。. .。

 。

 社会工作2020年第5期社会工作 2020年 第5期够解决,往往需要政府负主责,同时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通报批评给予纠正,避免社会工作行政化。因此,社会工作与政府的关系应该是在党的领导下,相互尊重、政社协力的互为主体关系。只有定位好这种互为主体的关系,发挥好社会工作在其自属的、擅长的服务领域中的专业优势,社会工作者才能代表党和政府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二、在与服务对象互为主体的共生关系中保证社会工作的社会性社会工作与服务对象互为主体的关系,就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关系不是“治疗”与“被治疗”的“医患”关系,也不是服务与被服务的主客二元关系,不能把服务对象视为无能力、无资源,只能被动地接受物质帮扶的救助对象,也不能简单地将服务对象的问题个人化,否则容易造成服务对象“等、靠、要”的依赖心理,强化他们的无力感和依赖性,这些都与社会工作助人自助、能力建设和社区自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相符合,不利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社会工作与服务对象互为主体的关系,就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关系是相互成就的。因此,社会工作者要置身服务对象的生活世界,与他们同甘共苦,充分理解他们的困扰,进而共同寻找解决之道;社会工作者在与服务对象相伴同行的过程中,发现服务对象的优势资产,激活他们的能力,使他们的主体性呈现出来;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协同行动,实现两者双重能力建设的共生关系。社会工作与服务对象互为主体的共生关系,是实现社会工作社会性的前提保障。社会工作的社会性,主要有两重含义:一是服务对象困境成因和解决过程所依靠力量的社会性关联;二是社会工作角色定位的社会性。因此,社会工作要将服务对象的处境与问题放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交往关系中认识,通过交往过程中的对话和沟通来化解社会矛盾,针对实际问题因地制宜地寻找解决办法。比如,2020年9月19日,央视新闻调查播出“双百计划” 《一个也不能少》① 的案例,案例的主人公哥哥辍学、妹妹不快乐,表面上兄妹俩的问题是个体的问题,而实际上兄妹俩的问题与家庭结构缺失、学校朋辈排斥以及社区邻里歧视等社会层面的因素有关。当地政府、学校、邻里和家属以往对兄妹俩的帮扶毫无成效,正在一筹莫展时, “双百”社会工作者通过驻村入户的在场优势,运用专业的理念和方法精准、动态地识别到兄妹俩的实际困难,通过沟通与兄妹有密切联系家庭、学校、邻里、社区和政府协同应对,通过连接、整合社区资源,搭建社会参与和社区融入(包容)的平台,帮助兄妹俩重拾对人和社会的信任,构筑起社会支持网络,恢复其社会功能。由此可见,基于服务对象问题的社会性关联,社会工作要从社会性的角度认识问题,激活社区社会资产,才能更有效地帮助服务对象更彻底地解决生活困扰。社会工作的社会性互惠就是社会工作专业性的体现。在社会工作与服务对象互为主体的共生关系中,必须强调的是,社会工作者要放下专家身段、放下专业优势,因为社会工作者在与服务对象的关系中具有先赋的优势,弱势的服务对象不自觉地会把社会工作者看作是高高在上的专家。因此,只有放下专家身段才能以平等的姿态融入服务对象的日常生活。在实践中,既防止“等服务对象上门办事”的做法,也要防止社会工作服务下乡“填鸭式”做法。社会工作者代表党和政府充分发挥扎根村居社区的在场优势,在与服务对象相伴同行的过程中①央视“新闻调查”:《一个都不能少》,2020 年 9 月 19 日,https://tv.cctv.com/2020/09/24/VIDEggE0g0J5dsRZ68PWlIs5200924.shtml?spm=C53156045404.PEuoXLv6mPmE.0.0.专题研究· · 32。

 。. .。

 。

 182 社会工作2020年第5期充分体现互为主体的共生关系,就能保证社会工作的社会性优势,从而做出专业性。三、村居(社区)是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的战略战术高地村居(社区)作为个体(家庭)与社会环境互动的接触面(interface),一方面,村居民的日常生活形塑人们的思想、行为,也产生诸多社会问题;另一方面,村居民依靠主观能动性应对日常生活的困扰和挑战,从而推动社区社会环境改变。因此,村居(社区)是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的战略战术高地。首先,村居(社区)作为专业实践的战略高地,是社会工作政策实践的“主战场”。社会工作者凭借扎根村居,与社区民众“打成一片”的在场优势,能够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两不愁三保障”、①“三聚焦”和“三基”,② 将党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以及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的政策要求落地生根。将党和国家兜底性福利政策输送给民政对象、 “三留守”人群等边缘弱势群体,发挥雪中送炭的作用,维护底线公正。广东“双百计划”肇庆李叔的案例反映的就是社会工作者凭借驻村“三同”优势,精准识别、精细服务,落实了“两不愁三保障”政策。李叔为身患肢体残疾的单亲父亲,靠三轮车载客为生,育有3个女儿和1个儿子,4个孩子都还没有入户口。患有多重残疾的17岁大女儿经常在社区游荡,二女儿、三女儿因没有户口只能不稳定地在学校暂时借读,语言发育迟缓的4岁小儿子只会发单音字。而且4个孩子存在着明显的营养不良和自理能力弱等情况。一家人居住在很简陋的红砖房里,家庭和个人卫生状况糟糕。很明显, “两不愁三保障”政策在李叔家的落实还存在问题。

 “双百”社会工作者发挥驻村入户的优势,精准识别李叔家庭并科学评估其家庭整体存在的困境,在以下5个方面进行介入,并取得较好成效:为李叔耐心解读政策,消除其原本对政策和政府的误解;积极联动镇民政事务办、村委会,协助李叔进行亡妻户口注销、没有出生证的3个女儿亲子鉴定及入户、大女儿残疾等级鉴定及残疾人“两项补贴”申请、低保和助学救助申请;链接社会资源,解决4个孩子穿着和保暖问题;引导李叔改善居家环境及对孩子的照顾,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结合村委与社会工作者推动的村里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为李叔寻找到了村中保洁员工作,增加家庭生计来源。李叔的案例充分体现了社会工作者通过发挥驻村的在场优势,精准识别到社会弱势边缘群体的问题,并发挥关系建立、专业评估、沟通协调、能力提升和资源整合等专业角色的作用,助力“两不愁、三保障”政策在社区层面落地生根,打通政策服务的“最后一米”。其次,村居(社区)作为专业实践的战术高地,是践行社会工作专业实务模式和方法策略的“主战场”。以央视新闻调查播出的《最后一米》蓉姐为例:蓉姐的丈夫突然中风生病,家中卤鹅的生意被中断,生计重担落在了蓉姐身上。但由于蓉姐一直被困在家庭的私领域,缺乏相互支持和依靠的朋友,①2019年4月16日习近平指出,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这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直...

推荐访问:社工 工作总结 双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