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三农论述体会7篇

时间:2022-12-02 12:00:38 来源:网友投稿

三农论述体会7篇三农论述体会 学习贯彻“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心得体会发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x把三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中之重地位,深入思考高位谋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农论述体会7篇,供大家参考。

三农论述体会7篇

篇一:三农论述体会

贯彻“三农”工作重要论述 心得 体会 发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x 把三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中之重地位,深入思考高位谋划三农重大问题、亲自部署重大工作、亲自推动重大改革,从政治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高度提出了一系列重要判断和重要论述。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最紧要的就是学好用好 xx 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将其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真正做到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始终保持对党的忠诚心、对人民的感恩心、对事业的进取心,坚决做到信念坚定、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务实。

 一要真学真信真用。

 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刻学习领会 xx 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实践要求,真正做到入脑入心,不断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坚持学以致用,把职责摆进去,把自己摆进去,自觉运用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方法、观点看问题、想办法、找对策、强力量,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坚决反对唱高调、说空话、走过场、不落实。要涵养政治定力,练就政治慧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二要自觉对标对表。

 在深入学习领会 xx 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中,进一步深刻认识和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拥护核心、跟随核心、捍卫核心的自觉性、坚定性。在政治品格上,自觉对照核心、对标核心,坚持向核心看齐,始终同以 xx 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做 xx 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

 践者。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对标 xx“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情怀,全心全意、无怨无悔投入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

 三要深入调查研究。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相统一,把一切从实际出发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守正创新,在深入实践中不断深化对 xx 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理解把握,实现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螺旋式上升。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经常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摸清摸透农业农村实际情况、深入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机理,努力找到破解堵点卡点难题的路径方法。坚决反对蜻蜓点水、浮于表面、走马观花、大而化之,坚决反对搞形式、摆样子、花架子。

 四要敢于坚决斗争。

 发扬斗争精神,坚定斗争意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敢于斗争的风骨、气节、操守、胆魄。增强斗争本领,提升见微知著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科学预见形势发展的未来趋势、蕴藏其中的机遇和挑战、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牢牢掌握斗争主动权。坚持原则底线,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寸土不让,面对三农领域出现的一些不和谐声音和错误言论,敢于亮剑、勇于发声、执于较真,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定立场、挺身而出、坚决抵制,做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斗士,不做爱惜羽毛、明哲保身的绅士。

 五要坚持忠诚为民。

 坚持把对党忠诚和人民至上统一起来,把让党中央放心和让人民群众满意统一起来,听从指挥,团结一致,奋进为

 民,丹心向党,切实把党的领导落实到三农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始终不渝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维护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农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用毕生血汗和生命诠释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赤诚。

篇二:三农论述体会

《论“三农”工作》 心得体会

 近日,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论“三农”工作》一书,收录 2012 年 12 月至 2022 年 4 月期间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文稿 61 篇,这对于深刻理解和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对于保护和守住粮食安全、耕地红线、生态红线等都具有很强的现实和长远指导意义。

 学习《论“三农”工作》一书后,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来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十四五”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因此,想要实现好民族复兴、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应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在手上,解决好“三农”问题,关键是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和谐美丽农村、鼓起农民的钱袋子,真正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让农村成为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的好地方、好去处,让农民真正成为体面的职业。

 一是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要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指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发展农业的首要任务。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现代化,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我国国情决定了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因此,解决好“三农”问题,首先一点就是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构建起“技术装备先进、组织方式优化、产

 业体系完善、供给保障有力、综合效益明显”的农业发展格局,走产出一条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要注重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切实加快农业技术创新、转型升级的步伐,切实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到位,真正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二是建设和谐美丽农村。《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整个大局就有保障,各项工作都会比较主动。深刻点明要“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也指明,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更加美丽宜居,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农村的景色总是能给人以一种豁达、亲切、恬美、舒适宜人的感受。那么,该如何建设和谐美丽农村呢?要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发展理念,始终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综合科学研判地理、人文、传统等多种因素,做到农村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居则居、宜工则工、宜游则游,从而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三者协调发展。绿色发展理念要贯穿到美丽农村建设的全方位、全过程,坚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发展,绝对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有效落实,在对农村自然和生活居住环境不造成较大破坏的前提之下,深入挖掘和精心打造具有田园风光、历史人文、山水美景、特色产业等特点的农村品牌,让农村成为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的好地方、好去处。

 三是鼓起农民的钱袋子。《农业农村工作,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指出,检验农村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产业化,盘活农村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使更多农村居民勤劳致富。《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也指出,“谁来种地”,核心是要解决好人的问题,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我国农民具有勤劳、朴实、热情、善良等许多优秀品质,用辛勤劳动的双手让“米袋子”“菜篮子”有了保障,为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可靠的基础,其作用无可替代。因此,要下大力气切实维护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通过强化党建引领,发挥党员“火车头”作用,在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原则基础上,依法妥善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切实加强知农业、爱农村、懂农民的乡土人才、本土人才、前沿人才培养,加大“领头羊”“领头雁”等农民致富带头人培训力度,从而促进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

 场的专业化、规范化、现代化发展,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使得农民“钱袋子”真正鼓起来,让农民真正成为体面的职业。

  学习《论“三农”工作》体会心得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同志《论“三农”工作》 一书,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三农”工作事关千家万户,广大驻村干部要情系“三农”,以百姓心为心,听民意、量民情、解民忧,“解”好“民之难题”,答好乡村振兴的“时代问卷” 保持对“三农”工作的热情,在“拉家常”中听民意,解“民之所盼”之题。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群众呼声是驻村工作的“第一信号”,驻村干部要保持对“三农”工作的热情,挨家挨户上门走访,和群众聊生活、话家常,做到清底细、明状况,收集群众诉求、知晓群众所思所想和发展意愿。驻村干部要学会倾听群众的家常话、牢骚话、苦水话,真正让群众把心里话讲出来,特别是对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要认真倾听,详细建立诉求清单,细化实化工作措施,找寻“带富致富方法”,找准驻村工作的努力方向,帮助群众解决急难事、麻烦事、烦心事,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怀揣对“三农”工作的真情,在“铁脚板”中量民情,解“民之所思”之题。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深情。练就一双“铁脚板”,是一种工作方法,更是一种工作态度。驻村干部要怀揣对“三农”

 工作的真情,在基层发扬“铁脚板”精神,练好“铁脚板”功夫,下田间,走地头,访农户,在“零距离”中访民情,做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基本功课”。驻村干部要带着深厚的为民情怀走,多“接地气”、多沾“泥土味”,同群众干在一起、打成一片,真正将“民之所思”化为“我之所行”,用“铁脚板”走出一条乡村振兴之路。

 饱含对“三农”工作的深情,在“知冷暖”中解民忧,解“民之,所需”之题。驻村贵在驻心,身入更要心入。乡村振兴的征程已全面开启,驻村干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饱含对“三农”工作的深情,结合村情实际,定期开展入户走访活动,到田间地头转一转、到百姓家中坐一坐,第一时间了解掌握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脱贫群众等特殊群体和其他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和迫切需求,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驻村干部要时时处处站在群众立场,替群众着想,以民之所需为“靶向”,把群众一件件民生小事当作“头等大事”来办,在乡村建设行动中擦亮“为民坐标”,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温暖。

 学习《论“三农”工作》体会心得

 近日,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出版了习近平总书记《论“三农”工作》一书,收录其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文稿 61 篇,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提供了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于如何下好这一盘大棋,正如今年全国新高考I卷作文题所引用的三个围棋术语,我们要守住“本

 手”、激发“妙手”、避免“俗手”,从而在牢牢稳住“三农”这块压舱石的基础上,下好突破困局、谋划发展的“问计之手”,答好乡村振兴这张“时代之卷” 守住乡村振兴“本手”,稳住农业“基本盘”。“本手”字面意思为本分的一手,常形容在棋局当下选择中庸的一手,介于不坏和好之间,但中庸并不等同于“平庸”这一子,虽未薪露头角,却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两个百年交汇、两个大局交织,困难和挑战明显增多,统筹发展和安全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重要一年,“稳”字背后有千钓,就是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是要扎扎实实稳住脱贫基础,就是要稳步伐、稳节奏、提质量,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广大干部切不可得陇望蜀、这山望着那山高,要以守住“本手”的坚定态度,求好不求快、谋定而后动,方能秀得实、扎得稳乡村产能根基,为乡村振兴大局提供坚实支撑。

 激发乡村振兴“妙手”,摆好改革“创新阵”。“妙手”意为卓越的一手,可遇不可求,在大多数围棋对弈中并不常见,要想下出真正的“妙手”,必须在平日的经验积累和训练基础上,勇于突破常规思路,才可能完成。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其关键在于科技进步和创新,“三农”工作要勇于激发更多“妙手”

 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将产业基础的“势能”转化为快速发展的“动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创新因子”我们要既埋头深耕“一亩三分地”,又抬头放眼产业大市场,调优结构、让“生态底色”越发鲜亮,调好方式、让“数字变革”增添动能,调顺体系、让“链条升级”接二连三,在更周全的“稳”与更高质量的“进”良性互动中,不断深化乡村改革,展现乡村经济强大的活力和韧性,让“三农”发展的舞台更加宽广。

 避免乡村振兴“俗手”,锤炼三农“金石功”。“俗手”是围棋对弈中貌似合理,表面上与正常下法所差无几,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实际上是错着,对对手更加有利。乡村振兴不是掠夺自然的“竭泽而渔”,既要谋得一时,更要普惠万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牢牢把握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发展主线,坚持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在发展中因地制宜“留白增绿”,让乡村全面振兴既有“金色”价值,更具“绿色”颜值。我们要坚决避免破坏乡村生态的“俗手”积极推进高污染、能耗大产业升级迭代,从而将落实绿色发展的政治责任扛起来,以久久为功锤炼“金石之功” 方能守护好良好生态环境这个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走出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可持续发展路子。

 学习《论“三农”工作》体会心得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同志《论"三农”工作》一书,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这本书内容详实、理论丰富,科学回答了“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提供了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作为党员干部,我们承担起历史赋予的责任与使命,在“三农”工作上当做到“思”“辨”“行”,凝聚思想和行动上的力量,增强忧患意识、勇于直面挑战、细致解决问题,推动“三农”工作迈上新台阶、取得新业绩。

 明确目标、研究问题,在向“难”的路上“慎思之”

 气可鼓不可泄。在面对“三农”工作中的问题时,党员干部要“一鼓作气”,越是任务艰巨,越是要迎难而上;越是山高水长,越是要翻山越岭,把问题的研究和化解作为首要任务,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党员干部要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加强对问题的思考、对未来的谋划,实地查看问题、细致剖析问题、耐心解决问题,深入探究、抓牢关键,推动问题迎刃而解;汲取多年来发展的宝贵经验,遵循市场需求和发展规律,在“慎思”中找答案,寻求“三农”工作科学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路径,在解决问题中拓展和深化工作的实际成效,进一步筑牢“三农”工作的“基底”。

 强化认识、防范风险,在向“前”的路上“明辨之”

 面对时代的考验和挑战,在“三农”工作上,党员干部必须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紧迫感不可少、责任感不能缺、危机感不掉线,要始终在思想上“绷紧弦”,在行动上“扭住劲”,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拼搏进取、闯关夺隘,防患风险于未然,迎接考验于当下。党员干部需有长远眼光和清醒的认识,不能以眼前利益做决断,不能贪图一时所得而舍弃长远之道,要多算“长远账”、多看民生账”,从粮食的增产到产业结构的调整,从生产方式的转变到技术体系的完善,从发展格局的变化到数字技术的融合,汇聚资源要素、调整供给结构,以技术进步汇聚发展动能,在抓粮食安全与产业发展上绝不松劲。

 把握机遇、开辟路径,在向“新”的路上“笃行之”

 党员干部在“三农”工作中要树立起鲜明的导向,坚持潮头而立、走在前列,把握时代的发展机遇,在新优势上增与创,在新道路上闯与干,坚持融入大局去探索,坚持与时俱进去创新,坚持制度创新去推动,提高农业农村的发展水平,切切实实地做好“三农”工作。“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党员干部要以行动来发挥示范引领效果,立足岗位履职尽责、融情聚力,立足实际勇于担当、敢于作为,以锐意进取、乘势而上的姿态向“新”而进,破除机制上的“束缚”,放开拳脚、迈开脚步,以稳扎稳打厚积发展优势和底气,以务实的作风和创新的举措拓展发展之道,为“三农”工作插上“创新的翅膀”。

篇三:三农论述体会

《论“三农" " 工作》心得体会

 【 第一篇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同志《论"三农"工作》一书,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这本书内容详实、理论丰富,科学回答了“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提供了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作为党员干部,我们承担起历史赋予的责任与使命,在“三农”工作上当做到“思”“辨”“行",凝聚思想和行动上的力量,增强忧患意识、勇于直面挑战、细致解决问题,推动“三农”工作迈上新台阶、取得新业绩。

 明确目标、研究问题,在向“难"的路上“慎思之" 气可鼓不可泄。在面对“三农"工作中的问题时,党员干部要“一鼓作气”,越是任务艰巨,越是要迎难而上;越是山高水长,越是要翻山越岭,把问题的研究和化解作为首要任务,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党员干部要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加强对问题的思考、对未来的谋划,实地查看问题、细致剖析问题、耐心解决问题,深入探究、抓牢关键,推动问题迎刃而解;汲取多年来发展的宝贵经验,遵循市场需求和发展规律,在“慎思”中找答案,寻求“三农”工作科学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路径,在解决问题中拓展和深化工作的实际成效,进一步筑牢“三农”工作的“基底”。

 强化认识、防范风险,在向“前"的路上“明辨之” 面对时代的考验和挑战,在“三农”工作上,党员干部必须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紧迫感不可少、责任感不能缺、危机感不掉线,要始终在思想上“绷紧弦",在行动上“扭住劲",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拼搏进取、闯关夺隘,防患风险于未然,迎接考验于当下。党员干部需有长远眼光和清醒地认识,不能以眼前利益做决断,不能贪图一时所得而舍弃长远之道,要多算“长远账”、多看民生账”,从粮食的增产到产业结构的调整,从生产方式的转变到技术体系的完善,从发展格局的变化到数字技术的融合,汇聚资源要素、调整供给结构,以技术进步汇聚发展动能,在抓粮食安全与产业发展上绝不松劲。

 把握机遇、开辟路径,在向“新”的路上“笃行之" 党员干部在“三农"工作中要树立起鲜明的导向,坚持潮头而立、走在前列,把握时代的发展机遇,在新优势上增与创,在新道路上闯与干,坚持融入大局去探索,坚持与时俱进去创新,坚持制度创新去推动,提高农业农村的发展水平,切切实实地做好“三农"工作。“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党员干部要以行动来发挥示范引领效果,立足岗位履职尽责、融情聚力,立足实际勇于担当、敢于作为,以锐意进取、乘势而上的姿态向“新”而进,破除机制上的“束缚”,放开拳脚、迈开脚步,以稳扎稳打厚积发展优势

 和底气,以务实的作风和创新的举措拓展发展之道,为“三农”工作插上“创新的翅膀”。

 【 第二篇 】

 近日,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论“三农"工作》一书,收录 2012 年 12 月至 2022 年 4 月期间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文稿 61 篇,这对于深刻理解和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对于保护和守住粮食安全、耕地红线、生态红线等都具有很强的现实和长远指导意义。

 学习《论“三农”工作》一书后,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来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十四五”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因此,想要实现好民族复兴、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应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在手上,解决好“三农”问题,关键是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和谐美丽农村、鼓起农民的钱袋子,真正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让农村成为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的好地方、好去处,让农民真正成为体面的职业。

 。

 一是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要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指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发展农业的首要任务。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现代化,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我国国情决定了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因此,解决好“三农"问题,首先一点就是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

 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构建起“技术装备先进、组织方式优化、产业体系完善、供给保障有力、综合效益明显"的农业发展格局,走产出一条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要注重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切实加快农业技术创新、转型升级的步伐,切实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到位,真正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

 二是建设和谐美丽农村。《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整个大局就有保障,各项工作都会比较主动。深刻点明要“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也指明,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更加美丽宜居,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农村的景色总是能给人以一种豁达、亲切、恬美、舒适宜人的感受。那么,该如何建设和谐美丽农村呢?要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发展理念,始终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综合科学研判地理、人文、传统等多种因素,做到农村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居则居、宜工则工、宜游则游,从而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三者协调发展。绿色发

 展理念要贯穿到美丽农村建设的全方位、全过程,坚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发展,绝对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效落实,在对农村自然和生活居住环境不造成较大破坏的前提之下,深入挖掘和精心打造具有田园风光、历史人文、山水美景、特色产业等特点的农村品牌,让农村成为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的好地方、好去处。

 。

 三是鼓起农民的钱袋子。《农业农村工作,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指出,检验农村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产业化,盘活农村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使更多农村居民勤劳致富。《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也指出, “谁来种地”,核心是要解决好人的问题,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我国农民具有勤劳、朴实、热情、善良等许多优秀品质,用辛勤劳动的双手让“米袋子"“菜篮子"有了保障,为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可靠的基础,其作用无可替代。因此,要下大力气切实维护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通过强化党建引领,发挥党员"火车头”作用,在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原则基础上,依

 法妥善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切实加强知农业、爱农村、懂农民的乡土人才、本土人才、前沿人才培养,加大“领头羊”“领头雁”等农民致富带头人培训力度,从而促进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专业化、规范化、现代化发展,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使得农民“钱袋子"真正鼓起来,让农民真正成为体面的职业。

篇四:三农论述体会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三农”工作重要论述认识体会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 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局面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心得体会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论述,把”三农”工作的重要性提升到了新的战略位置,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三农”的高度重视,也为我们做好”三农”工作提出了新的行动纲领。

 我国农村改革开放 40 多年,要想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就必须要重新认识我国农业和农村,全面了解国家对农业农村的现时和长远政策,根据当前国际国内农业农村发展情况,重新确定各地区的农业农村发展方向,改变旧的传统思想,以科学发展观和改革创新精神寻找到适合本区域农业农村发展的新机制新措施,推动农业农村的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一、要想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必须了解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形势 40 年的改革开放,农业在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越加突出,城乡差别逐渐缩小,农业与工业紧密融合,国家对加强农业农村发展政治体系和财政支持体系近期远期政策已具完备,多予少取放活长期不变的政策、多项直补政策和农村转移支付的稳定落实,给农业农业农村发展带来了生机,发展农业农村的机遇已来临,农业农业农村发展的黄金时期已经到来。

 二、要想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必须了解国家支持农业农村的各项政策 近年来,为了加快解决”三农”问题,国家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

 我们不但要了解其政策的内容,还要了解出台这些政策的历史背景和意义。要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制定符合我们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又具有优势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项目,从而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目前国家支持农业产业主要是具有影响力、带动面广、经济效益快的产业项目。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业等特色农业项目,具有资源优势的农业产业。我县已获得扶持的一村一品项目村仅 35 个,利用资金 300 余万元,只占全县农村的 23.6%,一县一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兴起,成为国家扶持农业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渠道。2014 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扶持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这些新型主体解决了”谁来种地”,解决了”人”的问题,提高了种地集约经营、规模经营、现代经营、社会化服务水平,增加了农民务农收入,体现了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对尽快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村农业的快速发展有积极意义。

 三、要想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必须了解本县农业农村现状和优势 多年来,农业农村发展很不平衡,现状是:杂、小、散,无规模、无特色、无品牌、难以持续发展。农村建设上守旧僵化缺乏主观能动意识,无规划、无起色、无追求。地区自然优势比较优势资源不能充分利用,特色农业产业没能发展起来,领导干部思想守旧缺乏创新意识,农民经营意识淡化缺乏经营观念。我县山多川少,全县 92%为山区,发展规模农业受到很大限制,而且耕地面积只有 24 万亩,农

 作物播种面积只有 16 万亩,人均播种面积不足 7 分地,这样的农业基础,要发展必须要树立创新思想,将我们的区位、资源优势发挥出来,发展都市农业、郊区农业、现代农业、特色农业。

 2022 年,我县按照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农业产业化三年振兴计划,即围绕一个目标、坚持两个转移、依托六大产业、统筹五化推进,全面提升我县农业产业化水平,努力走出一条××特色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新路,为推动转型跨越发展、建设美丽幸福××提供有力支撑。围绕”一个目标”:即实现农民收入翻番目标;坚持”两个转移”:即积极引导和鼓励工商企业向农业产业转移,由资源依赖型向绿色生态型转移;依托”六大产业”:即大力发展设施蔬菜、红枣核桃经济林、花卉苗木、畜牧养殖、农业休闲观光旅游、林下采摘六大产业;统筹”五化推进”:即坚持建设园区化、发展特色化、经营规模化、管理科学化、运营市场化。作为基层干部要充分认识抓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意义,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关键在农村,差距在农村,希望在农村。找准着力点--实现农民增收,有所作为,要在充分利用本乡、本村的资源优势上认真研究,拿出具体有效的措施和办法,要把农业和农村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进一步加大农业和农村工作力度。

 学习贯彻“三农”工作重要论述认识体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把三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中之重地位,深入思考高位谋划三农重大问题、亲自部署重大工作、亲自推动重大改革,从政治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高度提出了一系列重要判断和重要论述。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最紧要的就是学好用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将其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真正做到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始终保持对党的忠诚心、对人民的感恩心、对事业的进取心,坚决做到信念坚定、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务实。

 一要真学真信真用。

 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实践要求,真正做到入脑入心,不断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坚持学以致用,把职责摆进去,把自己摆进去,自觉运用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方法、观点看问题、想办法、找对策、强力量,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坚决反对唱高调、说空话、走过场、不落实。要涵养政治定力,练就政治慧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二要自觉对标对表。

 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中,进一

 步深刻认识和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拥护核心、跟随核心、捍卫核心的自觉性、坚定性。在政治品格上,自觉对照核心、对标核心,坚持向核心看齐,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对标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情怀,全心全意、无怨无悔投入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

 三要深入调查研究。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相统一,把一切从实际出发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守正创新,在深入实践中不断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理解把握,实现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螺旋式上升。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经常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摸清摸透农业农村实际情况、深入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机理,努力找到破解堵点卡点难题的路径方法。坚决反对蜻蜓点水、浮于表面、走马观花、大而化之,坚决反对搞形式、摆样子、花架子。

 四要敢于坚决斗争。

 发扬斗争精神,坚定斗争意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敢于斗争的风骨、气节、操守、胆魄。增强斗争本领,提升见微知著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科学预见形势发展的未来趋势、蕴藏其中的机遇和挑战、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牢牢掌握斗争主动权。坚持原则底线,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寸土不让,面对

 三农领域出现的一些不和谐声音和错误言论,敢于亮剑、勇于发声、执于较真,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定立场、挺身而出、坚决抵制,做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斗士,不做爱惜羽毛、明哲保身的绅士。

 五要坚持忠诚为民。

 坚持把对党忠诚和人民至上统一起来,把让党中央放心和让人民群众满意统一起来,听从指挥,团结一致,奋进为民,丹心向党,切实把党的领导落实到三农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始终不渝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维护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农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用毕生血汗和生命诠释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赤诚。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

 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就做好“三农”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农村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指引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论“三农”工作》的出版发行,是“三农”领域的一件大事,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为我们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提供了理论指引和行动指南。要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学习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学好用好习近平总书记《论“三农”工作》,不断强化做好“三农”工作的思想武装。

 一、充分认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根植于习近平总书记“知之深、爱之切”的“三农”情怀,源自于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实践基础、深邃的理论思考、深远的战略考量,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

 确的理论结晶和经验升华,为做好“三农”工作提供了总纲领、总依据、总遵循。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是党的农村工作基本经验的集大成。回顾党的百年历程,“三农”工作始终是贯穿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一条重要主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不断推进“三农”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既一脉相承,注重从历史中汲取智慧精华,继承和发扬党的农村工作优良传统、重大原则、基本经验;又创新发展,不断从实践中总结原理规律,赋予其新的时代特点和长久制度活力。必须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的历史逻辑,深刻领会坚持党的农村工作基本立场、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基本观点的历史必然,确保新时代“三农”工作始终保持正确方向。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科学的理论体系、创新的理论观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三农”领域的具体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国情农情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相结合,深化了对“三农”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性的创新成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新时代党的农村工作理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三农”理论的新境界。必

 须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的理论逻辑,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高度,准确把握“三农”工作的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

 (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着眼我国发展阶段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洞察“三农”发展规律和趋势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明确了顶层设计和方向路径,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举旗定向、领航掌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来源于农业农村发展深厚的实践基础,也必然在指导新的实践中展现出强大真理力量和思想伟力。必须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的实践逻辑,在实践中深化认识,用认识更好指导实践,始终把准方向,守住底线原则,确保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行稳致远。

 二、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和核心要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涵盖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方方面面,既有世界观也有方法论,既有理论总结也有工作指导,既有战略部署也有战术安排,是一个全面系统、逻辑严密、博大精深、动态发展的思想宝库和理论体系。

 (一)坚持“三农”重中之重战略定位,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全局、着眼大局,深刻阐明了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历史方位和战略定位,强调“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指明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极端重要性和历史必然性,凝聚了全党全社会合力推动乡村振兴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原则,把振兴乡村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大任务,牢牢把握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个总目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使农业农村与国家同步实现现代化。

 (二)坚持立足国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解决好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从政治和战略的高度看待粮食安全,未雨绸缪、警钟常敲...

篇五:三农论述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精神

 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十分丰富,内容涵盖‚三农‛各个方面,科学回答了新时期‚三农‛发展的许多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问题的深入研究、深谋远虑和深厚感情,形成了新时期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理论探索与顶层设计。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的重要论述,既讲大逻辑又说大众话,体现了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深刻洞察、对农民的殷殷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有着丰富的基层农村工作经验,因而总是能用深入浅出、善接地气的语言阐释‚三农‛重大问题,一语中的,直指要害。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问题的系列重要论述,继承丰富发展了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重农强农战略思想,明确了新时期我国‚三农‛工作的主攻方向和工作基调,对于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必将产生重大推动作用。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系统把握,全面落实。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就是要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把‚三农‛工作紧紧抓在手上,加快补齐‚三农‛短板,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对做好‚三农‛工作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理念、新论断。这些重要论述着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深刻阐明‚三农‛工作的战略地位、发展规律、形势任务、方法举措,为新时期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部署了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落实中央部署,提升工作水平,着力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

 一、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的科学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十分丰富,内容涵盖‚三农‛各个方面,科学回答了新时期‚三农‛发展的许多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问题

 的深入研究、深谋远虑和深厚感情,形成了新时期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理论探索与顶层设计。

 在习近平总书记‚三农‛重要论述中,‚三个必须‛‚三个不能‛‚三个坚定不移‛最为系统和鲜明,居于总括性总要求的地位。在 2013 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三个必须‛通过论述‚三农‛强、美、富与国家强、美、富之间的关系,指出‚三农‛问题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是关系我们党巩固执政基础的全局性问题,这是对‚三农‛工作基础性地位的总把握。2015 年 7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调研时指出: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三个不能‛从历史维度审视‚三农‛发展规律,表明了在任何时期、任何情况下都始终坚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减弱、推进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松劲的决心和态度,明确了我们党在经济上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在政治上尊重农民民主权利的宗旨使命。2016 年 4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召开的农村改革座谈会上强调:要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坚定不移加快农村发展,坚定不移维护农村和谐稳定。‚三个坚定不移‛从全局角度明确了‚三农‛工作重点,在关键时

 期释放了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的强烈信号,表明了我们党坚定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发展、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政策目标,既是加快农村改革的响鼓重槌,也是推进‚三农‛发展的必由路径。这三个方面的论述,虽各有侧重,但主题一致、相辅相成,既有着眼长远的战略判断又有立足当前的政策部署,既有理论的继承和创新又有实践的总结和发展,既有历史经验又有现实思考。这些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的‚三农‛思想,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坚定自信和对亿万农民群众的责任担当,是指导新时期‚三农‛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的重要论述,既讲大逻辑又说大众话,体现了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深刻洞察、对农民的殷殷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有着丰富的基层农村工作经验,因而总是能用深入浅出、善接地气的语言阐释‚三农‛重大问题,一语中的,直指要害。比如,‚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些生动语言,无不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高瞻远瞩与深接地气的完美结合。

 二、充分认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关系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前景。

 (一)这是正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的必然选择。食为政首,农为邦本。‚三农‛的战略地位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决定的。近年来,我国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主要农产品供应充足,农民收入持续增长,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但也要看到,我国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农民收入仍然不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没有变,农民是最值得关怀的最大群体的现实没有变,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没有变。做好‚三农‛工作,关乎城镇化战略顺利推进,关乎内需的有效拉动,关乎全面小康社会能否如期建成。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始终从全局论‚三农‛,处处体现了人口大国、发展中大国的基本立足点,体现了对基本国情的深刻把握。

 (二)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客观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世所罕见的发展速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从未像今天这样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中国梦,基础在‚三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能建立在农业基础薄弱、大而不强的地基上,不能建立在农村凋敝、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洼地里,不能建立在农民贫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鸿沟间。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稳住农村、安定农民、巩固农业,我们就下好了先手棋,就做活了经济社会发展大棋局的‚眼‛。这些深刻道理告诉我们,坚持狠抓‚三农‛,才能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三)这是落实党的宗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任务。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如果乡亲们笑,这就是好政策,要坚持;如果有人哭,说明政策还要完善和调整。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贯彻好党的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我们党成立90 多年来,正是由于在不同时期都能正确处理农民问题,

 使广大农民拥护党、跟党走,才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这是一条根本经验,这昭示我们:只有通过不断改革,让农业强起来、让农村美起来、让农民富起来,农民群众才会更加拥护党,才会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才能不断巩固党长期执政的基础。

 (四)这是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的基本遵循。当前,我国农业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临发展方式相对粗放、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主体素质总体偏低、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等一系列问题。我们一定要有清醒认识,无论是从农业农村的重要地位,还是从我国‚三农‛发展的现状看,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三农‛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问题的系列重要论述,继承丰富发展了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重农强农战略思想,明确了新时期我国‚三农‛工作的主攻方向和工作基调,对于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必将产生重大推动作用。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系统把握,全面落实。

 三、用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扎实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发展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就是要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农

 业农村工作的主线,把‚三农‛工作紧紧抓在手上,加快补齐‚三农‛短板,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一)牢牢把握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不断开创农业发展新局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研判‚三农‛发展形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反映和顺应了我国农业发展的阶段变化和内在要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农业结构调整,既突出发展农业生产力又注重完善农村生产关系,是破解当前农业供需结构失衡的有效办法,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艰巨,当前要紧紧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战略部署,从生产端发力,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用改革创新的办法调整优化农业要素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区域结构和主体结构,着力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制,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从整体上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益,使农业供需关系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新的平衡。

 (二)加快构建“三大体系”,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让农业强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农业现代化,要突出抓好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三个重点。当前,要以构建‚三大体系‛为抓手,推动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等转型升级,努力向现代农业迈进。要推进产品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调优调高调精农业产业,促进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使农产品数量更均衡、质量更优更安全。要强化物质条件支撑能力建设,提高农业良种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提高农业的产业素质和竞争力。要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发挥适度规模经营的引领作用,提高农业经营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水平。

 (三)加强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让农村美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农民建设幸福家园和美丽宜居乡村。我们要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放到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统筹谋划,加大对农村的支持力度,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要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并进,发挥好城镇化的带动作用,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加快推动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要推进

 农业面源污染和乡村环境治理,积极推进农业绿色生产,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统筹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生活垃圾污染和工业污染。要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和文化传承,注重保护和传承农业文明和乡村文化,不断创新和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把农村真正建成乡风文明、管理民主、和谐安定的幸福家园。

 (四)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农民富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让广大农民尽快富裕起来;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我们要多措并举,大力推进农业产业扶贫,在贫困地区发展符合当地资源特色、市场竞争力强、回报效益高的绿色产业,使农业特色产业成为农民脱贫的重要支撑。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办法,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充分释放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增收红利,坚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让广大农民更多分享财产性收入。要建立保障更加充分的社会安全网,加强对农村贫困人口尤其是缺乏劳动能力家庭的社会保障补贴,逐步建立起农村贫困家庭收入可持续增长机制,确保亿万农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三农” 工作的重要论述心得体会

 习近平同志在上海工作期间,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在短短 7 个多月的时间内,他深入郊区农村,走田头、访农户、听民生、摸民情、解民忧,足迹遍布上海郊区乡村。在 2007 年 5 月 24 日上海市第九次党代表大会报告中,习近平同志指出:‚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加注重郊区农村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转变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在解决‘三农’问题、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上走在前列。‛重温习近平同志对上海‚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总结上海这些年来的探索实践,对于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更好地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在“三农”发展战略上,习近平同志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强调,“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 性问题,必须坚持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他指出,‚破除二元结构,就是要把农村抓好,新农村建设这个战略任务,一定要在上海得到体现,不能说我们是国际化大都市,就轻农,就忽视农业,忽视‘三农’‛,‚投入上向‘三农’的倾斜力度要更加大一点,公共财政支出向‘三农’多拨

 一些‛(2007 年 8 月 9 日在南汇区调研时的讲话)。他指出,‚城市与农村、农业与二三产业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依存关系,正确处理城乡关系、工农关系,实现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和城乡共同进步,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2007 年 9 月 27 日在上海市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

篇六:三农论述体会

习近平关于 “ 三农 ” 工作的重要论述会 心得体会 1近日,《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一书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发行。书中收入 286 段论述,摘自习近平同志 2012 年 12 月至 2019 年 3 月期间的讲话、报告、指示、贺信等 70 多篇重要文献。其中许多论述是第一次公开发表。

 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努力开创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新局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推进“三农”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认真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对于我

 们切实增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进新时代“三农”工作,书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农”新篇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论述摘编》共分 11 个专题: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坚决打赢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攻坚战;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攻克的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我们党“三农”工作的理论总结和创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

 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学深悟透、学懂弄通,真正作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强大武器,确保“三农”工作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行。做好“三农”工作,对于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确保经济社会

 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牢牢把握“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战略思维,运用统筹兼顾的方法,真正把“三农”工作时刻放在心里、紧紧抓在手上。坚决贯彻“优先发展”的总方针,强化督导检查,把导向树立起来,促进“优先”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紧紧盯住“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奋斗目标,强化使命担当,拿出恒心和毅力,推动我省“三农”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切实用好乡村振兴战略这个总抓手,坚持按规律办事,走差异化发展的路子,做到看当前想长远、有特色低成本、有作为不蛮干;解决好“人”的问题,大力培育带动性强的产业和企业,让更多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就业;顺应城乡融合发展趋势,探索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方式和途径。以硬举措抓实“三农”工作硬任务,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确保如期保质保量完成脱贫攻坚、人居环境整治、农村改革、发展特色产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硬任务。大力提升“三农”工作保障水平,加大资金投入,建强基层组织,抓实乡村治理,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障。

 学习习近平关于 “ 三农 ” 工作的重要论述会 心得体会 2近日,《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一书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发行。书中收入 286 段论述,摘自习近平同志 2012 年 12 月至 2019 年 3 月期间的讲话、报告、指示、贺信等 70 多篇重要文献。其中许多论述是第一次公开发表。

 习近平强调,2018 年,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新成绩,粮食再获好收成,乡村振兴开局良好。2019 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做好“三农”工作对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要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适应国内外环境变化对我国农村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落实工作,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

 我们要毫不放松粮食生产,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扎实做好乡村规划建设和社会治理各项工作,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加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农村工

 作队伍建设,发挥好农民主体作用,提高广大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征程上迈出新的步伐。

 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健全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各级党委(党组)要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党组织书记要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县委书记要发挥好“一线总指挥”作用,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充分履行牵头抓总的职能,统筹推进“三农”工作落地见效,以农业农村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

 要始终把稳“三农”工作“基本盘”不动摇,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任务和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优化顶层设计,深化改革创新,强化底线要求,不断拓宽“三农”工作内涵外延。要紧紧扭住“三农”工作“硬任务”不偏离,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力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扎实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强化乡村规划引领,大力推进移风易俗,推动各项任务做深做实做到位。要全面落实“三农”工作“四优先”不松动,重点抓好投入保障优先落实、人才支撑优先强化、部门工作优先到位等工作,努力形成“三农”工作的强大合力。做好“三农”工作特别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从省情农情实际和农民群众愿望出发,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着力解决农民群众最急最忧最怨最盼的问题。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示范引领、统筹推进,梯次推进、循序渐进,分级负责、差异考核,农民主体、基层首创的原则,决不能脱离实际,决不允许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甚至劳民伤财、弄虚

 作假,决不允许虎头蛇尾、半途而废。要积小胜为大胜,每年有新变化,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篇七:三农论述体会

ldquo;三心”聚“三农” 阔步新征程

 近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必须着眼国家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措施要硬,执行力要强,确保稳产保供,确保农业农村稳定发展。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我国今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全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实现“十八连丰”。明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做好“三农”工作,对于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具有特殊重大意义。广大基层干部要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保持恒心、坚定决心、坚守初心,在新征程上昂首阔步、砥砺前行。

  以“誓将铁杵磨成针”的恒心,打造现代科技农业。没有农业科技现代化,国家现代化就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加快农业农村科技现代化显得尤为重要。想要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就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推进农作物栽培、家禽牲畜饲养、病虫害防治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加快发展设施农业,促进农业高质高效。我们要根据本地新型农业、现代农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需要,把理论知识与

 实际相结合,做到融会贯通,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库,注重结果运用,形成闭环,充分发挥农业发展中的科技创新作用。

  以“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决心,助推乡村建设行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在新时代,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不仅是技术性的政策执行过程,更是一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依靠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力量共同参与新发展理念的重大践行,是一场深刻的观念和体制革命。我们要带头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将乡村建设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位置,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和党建引领机制,加强基层党组织对乡村建设行动的领导,持续做好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的工作,改进乡村治理,充分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初心,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我们党自诞生以来,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体现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理想,反映了我们党百年来的不懈追求。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新的征程上,我们要保持干事创业的精气神,练就服务群众

 的真本领,以真挚的人民情怀砥砺初心,增强责任担当,团结带领人民群众朝着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路迈进。

 农村如何利用“兵法”解决“用人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进乡村创新创业。”随着党中央“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城乡发展进入互补融合发展阶段,这其中农村实用性人才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众所周知,农村“用人荒”是制约乡村振兴的“老大难”问题。如何解决“用人荒”,也许古代的兵法里可以找到答案,那就是“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和“关门打狗”。

  “诱敌深入”,关键在一个“诱”字,就是引导各类人才向农村一线流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坚持和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有序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农村人才工作政策。“大学生村官”“第一书记”、青年农村电商培育工程、返乡创业农民工贷款、新型经营主体扶持政策。这些政策的落地,无疑吸引了大批城市高素质人才和外出务工的农民回到乡村从事基层工作和新型农业主体创新创业。这时就要求乡村一方面要大力加强进村返乡政策宣传工

 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另一方面要确保引进人才应享政策落实到位,为农村经济、文化体系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夯实乡村振兴的人才引进基础。

  “集中优势兵力”,关键在“重点照顾”,就是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机制。充分发挥人才的价值资源,打牢人才队伍基础。直接“拿来用”的人才只能解决一时之需,乡村全面振兴还需从“新人”开始进行培养培育,利用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各种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机构,开展农民文化技术教育培训。同时要加强交流考察工作,组织人才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拓宽视野,增长技术知识,和本地区实际工作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农村人才的综合素质,增强农村人才在农村干事创业的才干本领,打造一支自主培育的乡村振兴的“生力军”人才队伍。

  “关门打狗”,关键在一个都不能放走,就是建立人才工作的长效机制。人才队伍组建完成后,需要保持“队员”稳定,如果“进出”周期太短,就保证不了人才工作在乡村振兴中的延续性。尤其是要杜绝“镀金”“走过场”和“吃空饷”的情况。要确保人才优惠政策落地,提供精准服务,建立用才、育才、惜才的长效机制,让更多人愿意扎根在农村,生活在农村。一方面我们要加强人才教育引导,从制度和情感上加强人才在农村工作的热情和责任。另一方面优惠政策应精准对接需求,解决人才在事业发展和生活上的后顾之忧。让愿意去农村的人才安心留下,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乡村兴则国家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和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实现乡村振兴势在必行。而乡村振兴的关键仍然是人才振兴,我们要利用好“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和“关门打狗”等这些“兵法”,才能打造一批乡村振兴实用性农村人才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筑牢人才基础。

  “三抓”提“三力” “龙头”促振兴

 近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推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与农民群众直接联系的纽带,也是党的各项政策主张得以落实的基础。在“三农”工作重心从脱贫攻坚转变到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更要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一线“龙头”作用,抓住人才建设、抓好行动示范、抓实产业发展,切实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推进乡村振兴伟大事业中的战斗力、引领力、作用力。

  抓住人才建设,提升“战斗力”,让“龙头”强起来。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抓住人才建设这个关键,不断提升战斗力,让一线龙头强起来。要拓宽寻人渠道,放宽视野,从

 新乡贤、退伍军人、致富能手等群体中挖掘村“两委”班子的后备力量,共同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从多层面、以多元素构建村级组织服务体系,建立系统培养、专项培养、平时培养相结合的干部培养机制,实现乡村振兴力量结构化、标准化、数字化和专业化,真正让人才请得来、留得住、干得好,使乡村振兴的人才之泉源源不断、滔滔不绝。

  抓好行动示范,提升“引领力”,把“龙头”亮出来。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乡村振兴任务重大,不是靠喊喊口号、做做文件就能干出来的,党员干部特别是村级组织的干部,当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真情投入干、带着群众干,不断提升引领力,把一线龙头亮出来。要注重个人作风,塑造队伍形象,在言行举止、生活纪律、出勤参会、接待群众等各方面严格要求、定好规矩,让硬规矩代替真随意,把作风擦亮;须注重躬身为范,避免只说不干、空手指挥,要用行动打消群众对新方法、新路子的疑虑,帮助群众啃下硬骨头、接好烫山芋,进一步擦亮党员干部敢做先锋、敢担责任、一心为民的本色。

  抓实产业发展,提升“作用力”,使“龙头”舞起来。要将产业发展得好不好、群众有没有受益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准,不断提升作用力,使一线龙头舞起来。要围绕集体产业发展的重点,深入分析本地的资源禀赋、文化优势、区位条件等因素,因地制宜设计发展方略,通过产业融合等方式,让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用,进一步把集体产业的“蛋糕”做大;要聚焦共同富裕的目标,在保障集体产业经营

 人员积极性的基础上,通过以工入股、以地入股、投资参股等方式,实现人人入股、各尽其力、共促发展;要聚焦群众幸福的目标,集小钱办大事,从集体产业盈余资金、群众入股收益中,设置村级建设资金,专门用于建设生产条件、人居环境、文化生活等群众能普遍受惠、共同受益的方面,打造乡村发展共同体。

 “三农”干部要抓紧炼就“金刚钻”

 近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分析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研究部署 2022 年“三农”工作。会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三农”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三农”工作领域的领导干部要抓紧提高“三农”工作本领。

  “三农”干部是打通“三农”工作“最后一公里”的指挥员和战斗员,只有炼就服务“三农”的“金刚钻”,才能揽下“三农”工作“瓷器活”,稳定“三农”基本盘,为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保持平稳健康经济环境及国泰民安社会环境铸就坚不可摧的“底座”。

  勤学善思,心中有“数”。“三农”工作是最“显眼”的民生工程,事关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只有学深悟透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和精神,才能确保开展工作时“底数”清楚、不

 偏不倚、切中肯綮。“三农”干部要全面学习、系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切实理解精神实质,把握核心要义,紧密结合实际学懂弄通做实;深入学习中央、省委等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提高自身政策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尤其是与群众密切相关、需要群众密切配合的发展政策、惠民政策,要能如数家珍,在宣传、讲解、实施时做到说得清、道得明、理得顺,让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切实当好服务“三农”的明白人、铺路人、引路人。

  深访广探,脚下有“路”。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工作就具备多少“准星”。党员干部如果平日不进基层、不沾泥土、不湿裤脚,对乡村情况不熟悉,一身“机关味”,开展工作时就难免“隔靴搔痒”“隔山打牛”“走岔跑偏”,既损害党员干部形象,也折腾群众、贻误发展。“三农”干部只有坚持深入基层一线、融入群众生活,听得懂农民话、吃得下农家饭、住得下农家房,在牛棚羊圈拉家常,在田间地头找症结,点对点访民困、面对面听民声,全面了解“三农”工作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农业农村发展新问题,才能提出科学合理的政策建议,拿出务实管用的工作举措,确保服务“三农”有方向、有路径、有实效,推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

  精钻细研,手上有“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不懂就要学。农民最恨的是装腔作势的形式主义,最怕的是外行领导内行的官僚主义。“三农”干部如果对相关业务一知半解、一窍不通,开展工作瞎指挥、乱操作,不仅浪费资源、破坏环境,还会拖慢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三农”干部要常态化向书本、向专家、向农民、向

 实践学习,真正懂得有关农业、产业的气候地理、品种市场、种养经验、产业融合发展等,不断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发展建设,改进和完善乡村治理,持续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条件,有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推荐访问:三农论述体会 三农 论述 体会

相关推荐